親人走後的前幾年,如何陪孩子好好過節?
時事觀察/
2024-04-01
清明時節雨紛紛,孩子在歷經喪親後,尤其遇上重大節日,都有可能會讓孩子再度回憶起與逝者間的點點滴滴,進而重拾內心深處的懷念與失落,我們可以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呢?
繁忙的日常生活中鮮少有機會可以和親友們好好相聚,因此各種國定節日往往成為親友從外地返鄉齊聚的好時機。然而家人離世後「每逢佳節倍思親」容易讓人回憶起過往相處的美好片刻,往往都讓家人們在親人離開後前幾年的節日,變得格外難受。
孩子在歷經喪親議題後,雖然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使得身心狀態漸趨平穩,但遇上過節的歡樂氛圍時,都有可能會讓孩子再度回憶起與逝者間的點點滴滴,進而重拾內心深處的懷念與失落,因此與家長們分享四個陪伴孩子的方法
1. 允許孩子有情緒
孩子在面對重大失落事件時,有著不一樣的節奏去因應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家長可以保持開放的態度,即便是過節也允許孩子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不壓抑,當孩子願意談,家長也更有機會陪伴孩子走向復原。
2.大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親人離開後帶來的失落,是場不分年齡、性別的衝擊,大人可以在孩子傷心難過時,告訴孩子自己也和他一樣,一樣想念著離開的家人,讓家庭裡對於離世家人的思念不會成為被禁止的話題,幫助孩子理解到自己不孤單、大家都一起在面對想念的情緒。
3.讓孩子練習說出想念
鼓勵孩子分享家人離世後的日常改變,以及這陣子以來的感受及想法,從中引導孩子去看見自己在面對親人逝去心境、身心狀態的改變、肯定過程中自己的努力及進步,並提醒孩子想念及不舒服的情緒可能會繼續跟著自己一段時間,依循著自己的步調去和面對即可。
4.一起找到懷念家人的方法
在可以自在暢談及安心的空間裡,一起討論與逝者間的連結,可能是一起出遊的地方、一起玩過的遊戲等,透過這些連結及有關的物品(如:照片),讓自己可以感受到家人與自己同在、讓心中的懷念有個寄託,並找出屬於自己家中專屬的過節形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