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一樣會悲傷,其實我們可以在孩子面前表達難過
在爸爸意外過世後,我們開始服務了一肩扛起家庭的女超人媽媽、冷靜和穩重的小男孩。初次與媽媽個別會談時,對於我們的關心,她只是揮了揮手表示自己還好,事情塞得滿滿的,好像也沒什麼時間去想先生過世的事情,只希望孩子不要受到太大影響、過得好就好。但服務好長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媽媽不是不難過,而是希望把更多時間和心力放在對孩子的照顧上,也避免個人情緒去影響到孩子的狀況;而孩子不在家中主動提起關於對爸爸的想念,也是擔心讓媽媽觸景傷情。
儘管彼此都是站在「為對方好」的角度,所以默默將傷心和想念收在心裡,但這些悲傷沒有被看見和說出來,就缺少了好好梳理和療癒的機會,以下幾個建議送給正處於悲傷的大人,如何在孩子面前表達自己的難過,同時也讓孩子能夠很放心的將自己的心情傳遞給大人知道。
一、大人要接納悲傷是正常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經歷失落、感到悲傷,這些感受不應該被壓抑,因為那就是我們很本能的情緒反應,所以悲傷本身並沒有錯,那是一個很自然的情緒反應。
二、允許自己在孩子面前哭泣
有時大人會將哭泣認為是一種懦弱的反應,或覺得在別人面前哭泣容易造成他人的麻煩和厭倦,所以我們需要去除對於哭泣的負向意義,眼淚和悲傷一樣都很正常,而哭泣本身就是一個釋放情緒和解壓的方式,所以想哭就哭,在孩子面前一樣也可以,這反而是一個鼓勵孩子也能盡管表達自己悲傷的機會。
三、主動跟孩子討論與分享自己的感受與反應
如果大人不願意說,孩子不但無法了解大人的想法,更容易有所曲解和誤會,例如:大人獨自在房間偷哭,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哭泣或表達悲傷是不好的,因而壓抑自己的悲傷反應。所以鼓勵大人在經歷悲傷反應時,可以適度地在孩子面前表達和分享。
1.讓跟逝者有關的話題不成為家中的禁忌
大人可以主動在孩子面前提起逝者的事情,也可以問問孩子對於過去相處的時光有沒有哪些印象深刻或很懷念的,讓孩子知道聊起過世親人的事情是可以的。
2.跟孩子分享歷經逝者離開後的生活變動心情/想法
不管是正向、負向的情緒都很正常,因為那是我們親身經歷那些事情後所產生的感覺,所以大人在跟孩子談起逝者的話題時,可以放心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像是「孤單:失去他後生活好像少了什麼、變得很空虛;生氣:為什麼留下我們自己走了;難過:想起他不在就覺得心很痛…等」
3.設定分享和情緒反應的界線
如果在分享過程中,大人感覺自己的情緒不太穩定,或者狀況不那麼適合繼續聊下去時,也能明確的讓孩子知道「我現在需要一個人冷靜一下,晚點再跟你聊聊」,避免孩子胡思亂想喔!
更多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