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人數持續破萬,人心慌慌 如何安撫疫情焦慮與不安
最近很多家庭的飯桌上也總繞著「外出聚會不安全」、「盡量在家減少外出」、「萬一確診,小孩照顧怎麼辦」、「小孩沒打疫苗,染疫的話風險很高」等話題;在家長群組裡的訊息也是絡繹不絕,「要不要讓孩子打疫苗、「同學確診,我的孩子會不會中標」、「線上上課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
這都反應著家長對於疫情影響孩子生活與就學的擔心、焦慮,而這樣擔憂的情緒,無形中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增加他們的不安與猜測,越是在這樣的時刻,家長情緒的穩定與陪伴,對孩子們越是重要,我們可以透過「情緒調節三步驟」來幫忙自己與孩子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
▲ 覺察情緒:
問問自己也跟孩子聊聊,當聽到確診人數增加、同學確診、學校停課、畢業旅行取消、畢業典禮改成線上等事件時,我們出現了哪些情緒?緊張、害怕、擔心、難過、沮喪、不安、煩躁、焦慮等;當這些情緒出現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哪些變化?胸口悶悶地、心跳加快、想哭、提不起勁等;我們腦中又在想些什麼呢?萬一確診死掉怎麼辦、不能去畢旅以後就沒有一起出去玩跟過夜的回憶等。
帶著孩子練習覺察情緒的變化及影響,讓孩子知道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被接納與理解的,藉由這個傾聽與陪伴的過程,幫助孩子更靠近自己的情緒。
▲ 穩定情緒:
當負向情緒出現時,如何先幫忙自己及孩子的心情穩定下來是很重要的喔,這樣才能避免我們在情緒高漲或低落時,做出傷害自己或別人的回應喔!
吸4吐8呼吸法:閉上眼睛後,吸氣4秒,再吐氣8秒,藉由深層的呼吸增進我們的平靜感,讓心情先平復下來。
蝴蝶擁抱法:雙手交叉放在肩膀上,像是給自己一個擁抱,接著輕輕拍打4~6次,好好安撫自己以提升安全感。
▲ 紓解情緒:
當情緒比較穩定之後,我們還是需要為這些負向、不舒服的情緒找個出口,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做哪些事情可以讓心情變好又不傷害到任何人的情緒紓解方法,例如運動、畫畫、唱歌、做家事、吃美食等。情緒有比較好的安頓與調節之後,面對疫情,提供下列幾項親子防疫大作戰的好撇步,一起在疫情變動中逐漸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逐步回歸生活日常,增加心裡的踏實感喔~
■ 維持正常作息:即使居家上課或停課,讓孩子維持穩定的生活作息,不僅能讓身體可以適當休息,
■ 保持運動習慣:雖然外出打球、跑步等運動頻率降低,也可以一起在家動一動,如伸展運動、跳繩、瑜珈、彈跳床,
■ 落實防疫好習慣:
更多疫情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