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手足,爸媽我們真的不一樣!
其實這些話都是「比較」
「你看妹妹這麼會念書,啊你怎麼都教不會?」、「可以多學學你弟弟嗎?年紀比他大還這麼不懂事!」、「你怎麼還慢吞吞的?你看姐姐都準備好了!」…
日常對話聽在孩子耳中似乎包裹著「你不夠好」想法在裡頭,大部分父母其實都不是刻意要用這類比較的方式來貶低孩子,在忙碌且緊湊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蠟燭多頭燒,在處理孩子的衝突時,不免很多的情緒都會一股腦地湧上來,不自覺的出現情緒失控並指責孩子的狀況,甚至在無意識中拿手足表現來相互評比。
仔細思考父母比較不同孩子的目的,無非是期待孩子能在過程中有所覺察並鞭策其成長進步,但這樣真的能順利幫助孩子成長嗎?或許短期內會有效果,但往往在未來衍伸出更多影響。
「比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家中有兩位孩子以上的家長要特留意,手足縱使經歷相同事件,兩個人的感受、情緒、處理事情的方式與速度都不一樣,讓我們一起練習尊重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感受與步調。
人都有被愛被接納的需求,尤其孩子更會期待被父母看見,屏東家扶中心(2022)在街頭邀請孩子們投出最讓自己傷心的話,其中「你可以跟你哥哥(姐姐)多學習」這句話得票率(34%)最高,可見父母說出手足比較的話語確實會讓孩子在意且受傷的,這可能會讓孩子去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學習到「要比手足好,才會被肯定、被愛」,也不利於手足情誼發展。
兒盟(2019)的研究也指出家長言語上負向管教會讓孩子產生長期持續性的負面感受,而且在「比較」的教養模式下,孩子學習到「比別人好,才叫做『好』」的觀念」,當自我定位及價值的確立都立基於盲目且無上限的「比較」習慣時,這會使許多孩子在長大後不斷追尋主流價值及超越他人表現,當面對比自己更好且難以超越的人時,出現迷失自我並產生過大的身心壓力與挫折,引發像是焦慮、憂鬱、自卑等情緒困擾,甚至影響睡眠作息及精神狀態。
我們一起「停看聽行」不比較!
手心手背同為手部,但卻有著不同的肌膚紋理和肌肉結構,就像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停止拿孩子們來做相互比較,是親子關係維繫中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孩子時,家長該如何做到不比較,但又能達到激勵並改善孩子的行為?我們可以依照以下『停看聽行』四步驟來進行-
1. 停-大人也先練習穩定自己的情緒
有時孩子的脫序行為往往會讓家長瀕臨理智斷線邊緣,因此大人也需要練習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練習讓自己的情緒先回到平穩的狀態,才能平穩地承接孩子的狀態與處理事情。以下有幾個調節情緒的方法,你可以練習這樣照顧自己:
→仔細聆聽環境的聲音、聞聞衣服的味道、喝口水並讓其在口腔停留(將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想像自己是一棵樹,自在地向上延伸或隨風晃動(舒緩情緒)
2. 看-辨識孩子挫折時會出現的反應
仔細觀察孩子因被比較而出現的相關情緒(憤怒、忌妒、沮喪、自卑…)及行為(隱藏、逃避、轉移話題…),家長練習去辨識並接納孩子的失落反應,才有機會依照孩子的需求及個體差異,調整並給予更適合的模式。
→「媽媽有看到你脫溜冰鞋時用丟的,媽媽感覺到你好生氣,其實是不是也覺得很難過?」(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練習帶孩子覺察並說出來)
3. 聽-練習傾聽孩子的聲音及想法
每個孩子之間的特質與差異不盡相同,因此在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談話前,請先引導孩子到一個能放心表達的空間,配合孩子的步調並以傾聽取代否定,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更能幫助家長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及同理其情緒。
→「你願意說說看為什麼好生氣呀?」(邀請並鼓勵孩子說)
→「原來是因為剛剛溜直排輪的時候姊姊不等你,但媽媽有觀察到,就算姊姊溜好快,但你還是沒有放棄耶!你剛剛還是一直溜、一直溜」(針對孩子的正向行為給予具體回饋)
4. 行-和孩子擁有專屬的舒壓時刻
孩子會希望最真實的自己在父母心中仍有個專屬位置,所以在多子女家庭中能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主動」和孩子們擁有各自的親子時光是相當重要!孩子能更直觀的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所愛與在乎的,同時也能在過程中透過父母帶領調節情緒的經驗,替孩子在未來面對困難時儲備更多因應挫折的情緒策略。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覺得自己怎麼都學不會溜直排輪,我們要不要先坐下來,你跟著媽媽一起練習,我們深呼吸1.2.3.4,吐氣1.2.3…8」(協助孩子穩定情緒)
→「我們來聽看看,現在這個空間中有什麼聲音呢?/找看看這裡有和自己衣服顏色一樣的東西嗎?/找看看這裡有圓形的東西?」(幫孩子練習將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媽媽好煩好煩的時候就會想吃一支冰棒,下次我們一起去體驗媽媽的方法好嗎?」(個別的精心時刻+擴充孩子情緒調節策略)
多子女家庭雖耗費父母許多心力去照顧與陪伴,我們一起透過『停看聽行』的練習,看到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地方,放大優點給予回饋,同時大人在處理紛爭時,先練習照顧自己的情緒,才能好好接住孩子喔,畢竟有開心的爸媽,才有開心的孩子呀!
調查出處》兒福聯盟 (2019)。2019年台灣兒少遭受家長言語暴力經驗調查報告。
屏東家扶街頭調查 你怎麼不去死一死最傷小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