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意外離世,學校陪伴家長的3要
第一要 要掌握 事件發生時,要先掌握狀況,表達善意
孩子發生意外死亡事件,學校可先評估時間點,是上課期間或非上課期間,介入方向、角色也都不不同。意外若於非上課期間,學校知悉後則可評估由哪個處室或角色啟動關心家長,掌握目前事件狀況與需求,讓家長感受到學校也可成為支持/協助的力量;意外發生於上課期間,此時學校可能也須承擔更多的主動性與偕同的角色,除了先連絡必要的救護資源與行政程序外,建議可統一窗口與家長對口,事件發生時統一窗口可減少家長與不同對口重複確認訊息,同時也可協助家長與學校接獲一致且即時的訊息,減少聯繫往來的時間,例如:事件狀況的傳達、討論集合地點,例如:哪個醫院的急診室,關心與了解後續事件發展、需要的資源與需求。
第二要 要同理 先同理並穩定家長情緒
當孩子發生意外死亡時,家長可能會有很多的疑問、情緒,尤其當意外發生在校院時。例如:事件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事情會發生?,家長在一旁情緒難以平撫且不斷想了解事件前因後果(下段有例句示範關心語句)。學校如何詮釋家長行為,將會影響我們後續如何與家長一起工作。若我們可試著看到這位家長行為背後的因素,可能是一個面臨生死離別不知所措、立起高牆為了保護孩子的家長,我們試著理解才可能有同理,真誠同理有時會有一個魔法,家長會感受到你與他站在一起,貼近了他的情緒與狀態。穩定情緒我們可以這麼做:
1.關心與同理的話語:「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很有很多疑問也很悲痛,對於孩子的意外離開我們也很難過,爸爸媽媽您想知道甚麼,我們都會盡力協助你們釐清狀況。」
→先同理爸媽的情緒,若有人接住爸媽的情緒,他們會感受到被看到與被理解,此時也可以減少彼此對立的狀態。
2.帶領家長緩和情緒-小動作大暖心:「爸爸媽媽看你們忙到現在都還沒有喝口水,要不要幫你們準備個水還是需要咖啡提提神」
→事件發生不論家長或學校都會繃緊神經全神貫注在孩子意外後續處理上,視狀況可以帶領家長緩和情緒、暫時轉移注意力,讓繃緊的神經能夠先暫時放鬆,喝水是很好且快速的情緒調節方法。
第三要 要討論 穩定情緒後,將事情分成不同面向與家長討論
照顧家長的情緒,目的是為了讓家長情緒被看見、感受到學校的支持,因為學校與家長是站在同一陣線上,需要一起合作照顧孩子與協同處理後續的事宜。然而在事件上的處理,我們有幾個面向可以留意
1.預告學校已啟動/預計的計畫:例如給家長與全校的安心信件、是否啟動班輔?若已進入到媒體新聞,也可預告家長學校面對媒體統一的回應人等等。
→預告目的是為了讓彼此安心,也讓家長同步了解目前以及後續可能會面臨的狀況,學校與家長的行為都可能會彼此牽動著,例如:學校發了安心信件,家長可能會接到其他家長關心電話或訊息,先行告知家長也才能有心理準備與因應。
2.與家長討論事件可以揭露到甚麼程度:建議家長與學校統一說詞、家長同意學校可接露的程度? 例如孩子意外過世,學校預計將會如何預告班級同儕?以及告別式是否可轉告同儕等,此部分都可以逐一與家長核對與確認。
意外總是來得突然,每個人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安穩彼此的心與情緒、多點同理與善意,學校與家長一同攜手,更能降低意外對於個人、家庭與學校的衝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