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戀了,家長可以如何陪伴?
「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才會被分手?」
「他/她不要我了,我還能繼續活下去嗎?」
每個孩子度過失戀的速度和方式不盡相同,但同樣會經歷在失戀裡尋找自我的過程:如Brehm(1992)所述親密關係的結束可以被視為創傷經驗,對當事人的生活具有很大的衝擊!經歷一段關係的結束,我們需要理解孩子也可能會產生自我懷疑、否定、封閉自我,與一顆受傷的心,也可能蔓延到生理及心理不適的反應,如:食不下嚥、缺乏活力、失眠等也讓原有的生活變得混亂、失序,如:拒學、社交退縮等
「我沒事啊!我很好!」
「你不懂我在想什麼!不要管我啦!」
當家長們想靠近關心孩子,可能會獲得這些回應,然而家長也會受傷、難受,困惑孩子拒絕自己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邁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追求獨立自主,即與家長出現了隱形的界線,對於家長認為的”關心”,容易被孩子解讀為”管束”,從兒盟2022年「臺灣兒少戀愛認知暨情感教育調查報告」指出65.6%有戀愛經驗的學童中,僅有23.6%會主動將自己的交往狀況告知父母,我們可以發現多數孩子說不出內心話可能是害怕被控制、被指責、也擔心講出來是自己不願接受的回應、或是過往沒有習慣與家人講出心裡話。
面對失戀的孩子說出不口的陪伴需求,邀請各位家長們參考以下陪伴5步驟:
1.家長的接納態度
在陪伴前,家長們需先接受一個事實,你的孩子長大了,他開始有戀愛需求了,關係裡受的傷不因年齡大小而有所差別。但家長們不免擔憂孩子因為戀愛、失戀而影響學業與生活作息,理解想要保護孩子的心,陪伴過程或許可先停下來回想自身談戀愛經驗時,希望父母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呢?
2.給予孩子適度的關心
結束一段關係是處於脆弱、受傷的狀態,我們需要加以留意,但也給予孩子空間,尊重孩子自己的步調,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會一直陪著他。
3.聆聽孩子情緒感受
等待孩子準備好願意與你分享失戀的心情、想法時,家長們需練習不批評、不指責、不催促的口吻,專注當下孩子分享的情緒、感受,珍惜親子聊心時間。此時刻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也能貼近與孩子內心的距離。透過聆聽,也能同步覺察孩子對於親密關係的價值觀,才能適度引導孩子進行調整。
4.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帶著孩子練習覺察與照顧自己情緒的方法,在整理情緒的過程讓孩子能學習照顧自己、逐步回歸生活的動力。
(1) 覺察情緒,思考失戀事件裡為何產生難受情緒
(2) 穩定情緒—蝴蝶擁抱法:雙手交叉放於胸前(低於胸骨),左右交互緩慢拍打,並提醒孩子交互拍拍自己時,說出「我已經很努力了,很棒了!」可以注入自己更多力量。
(3) 紓解情緒,因應孩子的喜好或想法挑選健康紓解情緒方式,如:做運動、唱歌等。
5.整理戀愛裡的學習
當孩子能夠照顧情緒、坦然面對失戀時,爸媽們想要溝通的健康交友及自我保護的觀念,孩子才能好好地思考與討論。因此陪伴的過程需要先尊重孩子意願及想法,明確表達想法,再以同理姿態協助孩子建構未來正向交往的心態。
從日常培養親子的聊心時刻,助於建立雙向互動關係,讓戀愛課題不再成為孩子成長及親子關係的難題。
參考資料-
1. 2022臺灣兒少戀愛認知暨情感教育調查報告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459
2.2014年兒少交友及戀愛現況調查報告
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182
延伸閱讀-
1.失戀怎麼這麼痛?成績優秀的孩子買了炭,寫了遺書……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403
2.教孩子好好戀愛、好好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