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差了,試著用「三心」去面對
「你就是沒唸書才考成這樣!」
「為什麼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會錯?」
是否曾經聽過類似的話?成長的路上,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如果孩子在測驗中擁有好成績,那的確是件值得開心的事;然而考差的孩子,除了個人的失落和挫折外,面對大人的指責和批評,更令他們感到受傷。
孩子考不好?試著用「三心」去面對
會考成績即將於6月初放榜,幾家歡樂幾家愁,面對成績不慎理想的孩子,請記得,不要直接否定他的努力、用責備和辱罵抹煞他的尊嚴與信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採取正向的態度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或許能得到更有效的溝通:
用「心」支持
孩子考差時所面臨的失落與挫折,遠比大人想的更難受,處於受傷狀態之下,需要的是溫暖的鼓勵和愛,因此父母第一時間,可以先放下檢討和比較,嘗試看到孩子的努力或進步,並且不吝嗇地表達。每一位孩子的內心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有時責罵和激將法反而會適得其反,打擊孩子的信心與尊嚴,可能讓他在挫折中自我否定,甚至開始藏起自己、關上親子間的對話與交流的大門。
改變「心」態
新加坡某校校長,曾在大考前寫信給家長,部分內容如下:
「我知道各位都無比焦慮,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績。但是,請一定要記住,在所有坐在一起考試的孩子中間,有一位藝術家,他無須懂得數學。有一位企業家,他不關心歷史或英語文學。有一位音樂家,化學成績對他而言無關緊要。有一位運動員,他的體質好壞要比物理成績更為重要。」
必須明白,一場考試的成績,只代表在現今的教育體系下,所獲得的成就,然而這樣的成就並不適用於每個孩子身上,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擅於讀書,所以,試著讓孩子去發掘自己的方向吧!時刻記得他們生下來便是獨立的個體,理想的人生和父母可能不盡相同,過去「不好好讀書就會輸在起跑點」的價值觀,不該被延伸到其身上,這些看似贏在起跑點的孩子們,或許更多的是在中途迷茫與受傷。
同「心」協力
所謂的「同心」,不是將孩子同化成父母的心,而是兩方都秉持著「一起找到最好的方式」的共同心意。對於成績或是未來的規劃,客觀且心平靜氣地分析與討論,爸媽可以傾聽孩子對於成績的想法、一同探究讀書方式是否哪裡有問題,或是採取親子共學的模式,共同準備、學習與面對,用行動讓孩子看見家人的陪伴與支持,進而願意打開心扉對話。
讓孩子知道:我愛你,是因為你本身就值得
請記得,一場落榜的考試、一次不好的成績,不會讓孩子喪失理想以及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大人的批評和冷嘲熱諷,會真真切切地烙印在他們心上,甚至一輩子都在不斷懷疑、迷失自己的路。愛的表達有許多種,不恰當的方式會被誤譯成恨與傷,在親子之間切割出難以縫補的缺口;成績高低與家人的愛不該混為一談,我們相信父母給予愛的同時,一定也清楚知道孩子「本身」就值得,因此下此不妨換個方式對話,多傾聽孩子自身的聲音,同時讓他們知道:這樣的愛,永遠不會因為考差或落榜產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