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服務】孩子的原廠設定
「我想知道,為什麼要上這堂課?」
「這堂課可以為生活帶來什麼幫助嗎?」
上課前,隨手翻閱了孩子們填的前測問卷,我從歪斜的字裡行間,讀出了他們的困惑和好奇。一堂名為《悲傷與復原的生命教育課》,在功利主義仍為主流的大環境中,究竟能為這群孩子帶來甚麼樣的「助益」?
細膩感受生活,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
「老師!弟弟都會故意弄壞我的樂高,那是我最喜歡的玩具欸!」
「寵物過世我會很傷心,但也會感到幸福喔!因為他不會再痛了。」
孩子們在我經過時,迫不及待且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感受,生氣、悲傷、寂寞、快樂、幸福…,那樣率真直白、勇於表達所有情緒的態度,對於距離童年時期有些遙遠的我而言,是一件相當耀眼與幸福的事情。12歲的年紀,仍被社會大眾認為懵懂的心智和身體裡,我看見每一位孩子的「原廠設定」,其實都包含著對於生活,細膩而強烈的感受力。
長大,然後丟失了一部分的自己
用大人點的方式形容,每個人其實就像是一部智能裝置,剛出廠時所有項目都是開啟的,但隨著長大,我們慢慢關閉了一些設定:「男孩子要堅強!」所以你關上了掉眼淚的能力;「你再生氣我就不理你了!」你害怕不被愛、被遺棄,所以漸漸不敢表達出不滿和憤怒。現代社會告訴我們要做個健康快樂的人,保持正向彷彿成為一種義務,在快的不得了的步調中,沒有時間掉進負面情緒的漩渦,我們排斥與之共存,急著好起來,只因擔心被其他人丟下。
恢復原廠設定,接納所有情緒
推開了負面感受,我們自以為健康樂觀,在面對輕傷時或許還能夠應付,然而若沒有面對過死亡,或是重大的挫折和創傷,不會知道這樣的樂觀,其實脆弱的不堪一擊。升學制度和功利主義之下,被忽略的人格獨立、缺少的自我認識,往往都在進了大學之後才開始培養,有些人很幸運地在這段期間,展開了自我療癒的旅程,卻也不乏有人直至出社會後,都尚未意識到。
從來不曾失去過的人,對擁有的認知也有限,但人生漫漫,遲早有一天會需要面對的,我們不會希望自己,甚至自己的孩子,長大後雖然功成名就,卻在到時候碰到重大失落和挫折時,一蹶不振地被擊垮,而培養悲傷與復原能力的重要性就在於,陪伴孩子接納這些原廠設定,輔助他們成長為,保有豐富感受力的同時,也明白怎麼與他相處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