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校園割喉案 不可輕忽的替代性創傷
近日大量的曝光新北校園割喉案相關的新聞,而正在觀看的人很有可能會出現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意指雖沒有親身經歷事件,但透過聆聽事件經過、觀看事件相關畫面,或在陪伴受難者親友的過程中,感同身受,也會出現類似創傷後的壓力反應,例如:哭鬧、不快樂、緊張、噩夢、焦慮、退化行為等。如果你身邊的親友,你發現他正在經歷身心的煎熬,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協助照顧他的情緒、安定他的心。
三心照顧,陪伴孩子慢慢踏上復原路
安心-安定孩子的心,讓他知道你會陪著他
面對這突發的暴力事件,孩子可能有許多焦慮、擔心與害怕,不確定這個意外還會不會來?以及孩子可能會害怕上學、再次進入班級(情境連結)。三心照顧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讓孩子知道這一切擔心焦慮都是正常的,不用刻意忽略跟壓抑自己的感受。練習接納孩子真實的情緒、想法,提供給他安心求助資源與管道。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你會陪在他身邊,降低孩子的無助感。
聽心-邀請與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聆聽是開啟對話很重要的第一步驟,讓孩子知道,不論他想談什麼、想聊什麼或想知道什麼,你都願意聽也願意跟著他一起釐清問題,試著找到解答。依循著孩子的步伐,或走或停,「我還沒準備好」那也沒關係,我們就休息一下吧!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當我想說的時候,我知道我可以跟你說。
靜心-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這樣照顧自己
「嗡嗡嗡~~~」多數的我們面對到重大意外或事件時,大腦可能會當機,無法跟外界進行連結與互動。大人能夠快速回到理性狀態,熟練地照顧情緒或處理事情,是因為我們有了過往的經驗,學習到如何讓自己逐漸回到穩定狀態,而孩子他需要學習並練習照顧自己,調節情緒的方法。
帶孩子討論照顧自己與調節情緒方法時,大人需依照孩子的年齡與發展狀態調整互動的方式,重點在於邀請孩子一起參與,找到自己情緒調節的方法與擴展更多策略,例如孩子喜歡寫日記,帶領孩子透過書寫表達與整理自己的情緒、感受,練習的過程中適時的回饋與肯定孩子。透過大人示範與分享媒材的使用(例如慕德卡、鬧卡、繪本),帶孩子認識「原來我還可以這樣照顧自己耶!」
面對意外的重大事件,除了照顧孩子的心情,陪伴的大人們也需要關照自己的情緒。意外發生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的,但在發生之後更要一起,讓彼此知道,我們可以成為互相照顧、支持的力量與資源。